危机当前,这些在国际组织的北大校友干了啥?
编者按
2020年的开局
因为新冠病毒的大流行
显得太不寻常
这场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为
“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
成了各国人民共同的伤痛记忆
有这样一群北大人
他们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共同聆听着
地球此起彼伏的沉重呼吸声
用跨越时区的点滴努力
在全球战“疫”中并肩作战
他们是
北大国际组织的校友们
疫情初期
他们从世界各地向湖北伸出援手
如今他们在海外疫情的战场上
守护“同一个世界”!
2月21日,第一批自发捐赠的物资运抵黄石
疫情爆发以来,孙超和葛青青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的新闻。从2月14日下午,二人所在的员工自发募捐团队正式向全行发出募捐倡议,到2月23日,两批物资全部被黄石方面接收确认,整个过程仅用了9天时间,新开发银行来自金砖五国的116名国际职员参与了这次自发募捐。
2月23日,第二批物资被黄石方面接收确认
黄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感谢信
智利尚无病例时,王闻昊和伙伴们为国内录制加油视频(右一为王闻昊)
不久前刚结束世界卫生组织实习的生命科学学院17届校友吴恺悦,本该在今年4月入职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办公室(埃及),却因停航至今滞留美国。被“困”西雅图的她并没有闲下来,2月初,她加入了两个武汉物资对接群,成了24小时微信群的夜间管理员。
吴恺悦在世卫组织实习时的工作证
在这些微信群中,汇聚了大批捐赠者和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捐赠者在群中发布捐赠信息,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回应和对接。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对武汉物资对接群来说,时间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吴恺悦的微信截图
作为一次又一次捐赠活动的协助者和见证者,管理员吴恺悦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除了捐赠者主动在群里进行捐赠外,偶尔也会有医院的工作人员联系她,提出捐助需求,吴恺悦则在群里第一时间帮助寻找捐赠者。每次联系上捐赠物资,吴恺悦的心头总会泛起一丝欣喜;但如果没能成功对接,迎接她的则是彻夜的失眠和焦虑。
2020年3月4日,世界银行集团宣布即刻提供120亿美元资金支持帮助各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7届校友梅玲就是援助项目筹备组的一员。
本科时期的梅玲
王闻昊和同事们前脚还在支援国内,后脚就投入到了拉美疫情防控的支援行动中。尽管远离疫情“震中”,3月以来,南美国家还是陆续迎来了疫情的爆发。
在收到中国使馆发来的中国抗疫手册西语版和葡语版后,王闻昊和同事们立刻分享给了驻拉美的联合国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及当地的合作伙伴,并主动向他们介绍中国发起的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为此,智利能源部还专门发来了感谢邮件。
他向CNN等海外媒体、具有话语权的国际机构以及有合作关系的拉美政府部门分享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益经验,并得到了相关机构的积极回应与赞许。“我觉得我的责任是让世界更多地看到中国做了什么,看到中国如何在两个月内把疫情控制住,看到我们在抗疫过程中的专业性。”
工作中的王闻昊(右一)
历史学系18级硕士生方心怡是湖北武汉人,由于封城,她没能回家过年。今年2月,她拉着行李箱,只身前往日内瓦,来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紧急方案办公室日内瓦办事处下的CP AoR(儿童责任保护区)团队实习。她所在的团队正在整理、筛选疫情期间保障儿童安全和身心健康的专业建议和报告文件,并将其翻译成对象国语言,提供给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
疫情期间,方心怡和同事通过线上会议开展工作
吴恺悦和伙伴们一起制作的非洲疫情地图
令人欣慰的是,欧洲等部分地区已陆续有了一些向好的迹象。在日内瓦居家办公的方心怡偶尔会出门散步,放松心情。她说:“在日内瓦,春天已经到来,最近阳光明媚,天气很好。我非常希望大家的生活可以尽快恢复正常,全世界一起携手共渡难关。”
方心怡在日内瓦
受访者简介
孙超,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级本科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15级金融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2018年11月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任内部审计专家。
葛青青,北京大学法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2014-2018年就职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北京办公室,任法务部律师助理。2018年11月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任法务专家。 王闻昊,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1级博士。2017年进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2018年3月起常驻拉美,任中南美办公室高级经理。 梅玲,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3级本科生,康奈尔大学2017级公共管理硕士。2019年1月进入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担任顾问。 吴恺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哥伦比亚大学2017级公共卫生专业硕士。2019年7月赴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办公室(埃及)实习,之后将入职担任顾问。 方心怡,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本科生,历史学系2018级研究生。2020年2月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紧急方案办公室日内瓦办事处实习。延伸阅读
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高校加强培养推送国际组织人才的工作要求,2016年12月,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国际组织人才办公室,协调推进国际组织人才推送工作。2017年至2019年,北京大学先后有42、84、89名学生(含毕业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人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目前,我校已基本建立“引领未来”国际组织人才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一个专项工作办公室、一个国际组织求职网、一本教材、一门课程、一个专家库”组成的“五个一工程”为支撑;此外,我校常年举办PKUIO Career国际组织职业发展系列活动,辐射全国高校师生,至今已举办逾50场。 如想获得关于北大国际组织人才发展和相关活动的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北大就业”(微信号:pku_scc)和“PKUIO”(微信号:pkuioer)。来源: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访谈:金祎
撰稿:金祎、谢泽中
排版:筱羽
责编:以栖